关于我们About us

央视《新闻联播》头条!系列报道《“厦门发展战略”启示》:第一集《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

发布时间:2025-07-21 00:42:15浏览数量: 分享:

  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张占斌:科学制定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对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,已经成为★■“中国之治★★■★”的重要法宝和独特优势。实践证明,《厦门发展战略》是中长期战略指引发展的成功典范。其中,蕴含着深入调研◆★◆★■、反复论证◆★;既注重宏观性、系统性■◆,又具有操作性★★★◆■◆、针对性等一系列科学理念、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,对今天,我们做好包括“十五五”规划在内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仍有深刻的启示意义。

  时任厦门市委副书记 王金水■◆★◆★:厦门经济特区怎么建设,怎么发展自由港,可以说当时无章可循的。怎么办呢?当年习带着一帮人,到处去取经,摸着石头过河。他思考再三,提出制定一个15年的发展战略。

  时任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周定成◆★■:问计于民。各行各业的人的意见建议都能收集。人民的意志,习都归纳在一起了■★。我感觉很高兴★◆■■,我为厦门的发展也尽了一点点力量。

  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 任国岩■◆:我们目前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个港口■■,成为巩固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★◆◆◆、重要通道★■■★■◆。

  时任厦门市委副书记 李秀记:习多次跑北京■◆,请专家学者◆■★,包括我们厦大的一些学者来研究这个东西。集思广益、调查研究、听取各方面意见,制定了这个发展战略。

  谋定而后动。30多年来,厦门市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任接着一任干,把《厦门发展战略》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■■◆■■★。

  厦门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◆■。1985年6月,习赴厦门履新■★,任市委常委■◆■★★★、常务副市长。这一年,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从原来的2.5平方公里★■★◆,扩大到全岛131平方公里,并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。

  经过反复论证■◆■■★◆,历时一年半◆★★★■■,《1985年—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》出炉。《厦门发展战略》共20余万字分21个专题,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部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。

  目前,党中央正在组织起草★◆★◆■★“十五五★◆★★■”规划建议◆■。科学谋划“十五五★★★◆■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◆◆,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。上世纪80年代,时任厦门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的习★◆★◆★★,历时一年半◆■■★■,牵头组织制定了《1985年—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》,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部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。30多年来■◆■■,厦门接续奋斗,将蓝图变为美好现实。《厦门发展战略》成功实践所带来的诸多启示,对我们编制“十五五”规划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。《新闻联播》推出系列报道《★★■★■“厦门发展战略”启示》,

  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。习还安排有关方面在《厦门日报》发起了《2000年——我心目中的厦门》征文活动◆★■◆★■,引发了全市大讨论★★■。市民周定成提出的◆★◆“把厦门建设成为海洋旅游胜地■★★”等建议,就在其中。

  时任厦门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郑金沐:习既放眼世界,又时刻注意从国情出发、从市情出发。他提出,要立足中国和厦门的实际,把厦门建成具有自由港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。

  时任厦门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郑金沐: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、五年计划有什么不同?习说■■★◆★◆,发展战略涉及全局性、长远性的问题◆◆■★■,是解决整个方向的。习当时考虑的是非常超前。

  前不久,一条直航南美洲的线路在厦门港开通,将福建至南美西岸的航运时间缩短约五分之一。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东南国际航运中心,今年前五个月,厦门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490万标箱。

  1986年,习牵头成立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办公室◆◆◆■◆◆。在动员部署会上,他指出◆■■:“我们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■◆■◆,要有长远考虑,统筹全局■◆◆,不能只顾眼前■■★◆■,临事应付◆★◆■,那样会事倍功半,甚至会迷失方向◆◆★■■★,把握不住全局的主动权。★■★◆”

  当时★◆◆◆,习敏锐地捕捉到■★◆◆,世界经济重心会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■■★★。厦门历史上就是太平洋西岸很重要的港口,厦门的发展就要和当前的这个经济发展趋势契合起来■◆★◆,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和制定战略★★◆★。1987年,他带课题组到新加坡考察自由港建设■◆■◆,学习经验,为厦门发展找定位、找坐标。

  定位明晰了,内容如何制定呢★◆■?习提出,先调研■★★◆,后决策★◆★★。他多次带队请教相关领域知名专家,带领十几家单位的100多名工作人员◆■★■★,围绕厦门战略重点、产业结构等方面★■■★◆◆,展开调研。

  时任厦门市计划委员会副处长 董群联■★◆:习一再强调■■■★,要解放思想◆■★★◆。我们办特区的有利条件是什么■■■◆◆◆?要考虑清楚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◆★?发展目标怎么定?这些问题要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★◆★■,要放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局中来谋划。

  如今★◆■◆★,海风海浪依旧,厦门已旧貌换新颜。2024年,厦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589亿元◆★★■★◆,是1985年的468倍。拥有了平板显示★★◆★★■、机械装备、金融服务等10个超千亿元规模产业集群,商贸物流产业规模超万亿元■◆■◆;生物医药、新能源★■■◆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;逐步形成了涵盖经济特区、保税区★★★■◆★、保税港区◆★★、自由贸易试验区、金砖创新基地等载体的多层次◆◆■◆■★、全方位、综合性经济开放格局★◆■◆■■。

  厦门市委党校科研与决策咨询处处长 王刚:《厦门发展战略》突出厦门的比较优势,不仅研究了工业、农业、外贸、生态等具体内容■◆■■,还探索了自由港◆★、对台、内外辐射等重点问题,从总体上设计了厦门发展路径。在一开始就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找准了方向★★,避免了走弯路◆★■★■★。体现出习高瞻远瞩,对历史和人民负责★◆■■,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◆◆◆。

  时任《1985年—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》课题组成员◆■◆、厦门大学教师 刘连支:我们几乎是每天都骑着自行车,坐着公交车穿行在厦门的大街小巷,跑了企业、乡村,广泛地接触了乡镇◆■◆★、行业主管部门★★■◆、专家学者◆★◆■■、许许多多的普通居民★◆◆◆◆,通过这么一些方式■◆■,我们摸清了家底。